文章表示,当前,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,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。中国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,应时代之变迁、立时代之潮头、发时代之先声,总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“成功密码”,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,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,为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科学指南。
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中国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、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坚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,健全覆盖全民、统筹城乡、公平统一、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,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。在全球发展的时代考卷上,写下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中国答案。
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。当前,中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坚持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新发展理念,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。2021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郑重发起全球发展倡议,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发展问题。中国自身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,也希望各国人民过上好日子,人类社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三是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。中国始终支持经济全球化,坚定实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,坚定支持开放、透明、包容、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,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,持续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营商环境,不断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,推进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
2021年,中国GDP突破17万亿美元,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%。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多年超过30%。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。民生水平提高翻天覆地,生态环境改变前所未有,经济安全发展深刻显著。
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,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取得了质和量的长足发展,展现出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。
一是双方有两国元首确定的合作定位。2021年,两国元首宣布《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》延期,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。两国元首定向领航,双方务实合作始终遵循着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的主基调,不受外部环境干扰,具有巨大的内生动力和广阔发展前景。
二是双方有坚定的合作信心。习近平总书记说:“无论前进道路上还需要爬多少坡、过多少坎,中俄两国都将继续凝心聚力、笃定前行。”中俄两国在贸易、资本、技术、劳动力等要素禀赋方面互补性强,彼此密切合作、取长补短,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。
三是双方有强劲的合作潜力。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、不稳定性增强背景下,中俄贸易合作始终保持航道不偏,动力不减。2021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400亿美元,同比增长35.9%,创历史新高。今年1-7月,双边贸易额达977.1亿美元,同比增长29%,全年有望再创新高,两国元首确定的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将加快实现。
同时,两国务实合作在合作机制、贸易结构、多边合作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。
一是合作机制更加丰富,经贸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。两国已形成元首互访、总理定期会晤,能源、投资、人文、经贸等领域密切沟通的高级别合作机制。今年6月,黑河-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实现通车,两国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。人民币在双边贸易结算占比提升至17.9%,双边支付结算渠道更加畅通。双方正在研究升级中俄投资协定,努力为深化双边投资合作提供更好的制度性安排。
二是贸易结构转型升级,地方间合作走深走实。双方在能源矿产、农林开发、商贸物流、工业制造等传统领域合作扎实推进,跨境电商、文化创意、生物医药、绿色低碳等新兴领域合作逐渐展开。两国能源、航空、航天、基础设施等领域战略性大项目进展顺利,田湾、徐大堡核电站四台机组开工建设。截至今年5月,双方已建立154对友好城市及省州、数十对经贸结对省州,地方合作领域和地域不断拓展。
三是多边合作持续深化,国际事务密切协调配合。双方在金砖国家、上合组织、“二十国集团”、亚太经合组织、欧亚经济联盟、东亚峰会等多边框架内保持密切沟通协调,积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。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,两国立场相同或相近,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战略伙伴,为构建更加普惠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、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重要作用。(完)< 【编辑:田博群】